《计划》显示,广东计划部署实施十项重点行动,力促构建和完善科学规范的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
1、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估行动,建立全省动植物多样性数据库;
2、开展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就地保护行动,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保护和扩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原生地;
3、开展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迁地保护行动,全面推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种群扩繁、遗传特性保持、野外回归和种质资源保存等工作;
4、开展珍稀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行动,实施中华穿山甲、华南虎、仙湖苏铁、水松为代表的78种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打造国家物种保护名片;
5、开展野生动植物收容救护能力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救护保护能力;
6、开展生物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行动,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
7、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法规,加强资源监管及保护成效考核,建立野生动植物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8、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行动,推进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规范野生动物科研、药用、展示等非食用性利用;
9、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科技攻关行动,为绿色发展提供资源植物和科技支撑;
10、开展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宣教行动,推动数字化动植物博物馆和动植物科普数字化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氛围。
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广东生物多样性备受关注。近年来,广东组织实施华南虎等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和猪血木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建立苏铁、兰科等9个国家级动植物保护机构,抢救性保护54种国家规划专项拯救物种,苏铁、兰花、木兰等种质资源保存量居全国前列,推动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群持续性恢复和增长。
据最新统计,广东省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其中,与2012年相比,广东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新记录增加了278种,同时省内记录白鹭、大白鹭、苍鹭、环颈鸻、赤颈鸭、绿翅鸭、凤头潜鸭、黑腹滨鹬等鸟类的种群数量增多,超过1000只;
多地野外发现中华穿山甲、亚洲黑熊、白鹤、中华鬣羚等物种活动;在韶关南雄发现百株以上野生丹霞梧桐新分布地,在南岭发现南岭叠鞘兰、南岭头蕊兰、广东兜兰、佛冈拟兰等8个新种和16个新分布物种等。近两年还监测发现有白鹤、勺嘴鹬、紫纹兜兰、丹霞兰等20多个物种在广东有新分布。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东将全面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强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全力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筑牢生态根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广东方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
查看《行动计划》全文
最后
送给大家5张精美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