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新丰大地处处仍是绿意盎然,清凉舒爽。从云髻山上的郁郁葱葱,到新丰江干流及各支流河道的清波涟漪;从出行之路的安全舒心,到产业园区的低碳转型升级……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路桥江河沿线,一幅幅沁人心脾的绿色发展图景在新丰县铺开,“绿色”已然成为新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丰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以赴抓绿色发展、攻坚克难改善生态,持续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将“绿”厚植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绿水青山环抱的新丰。
鲁古河国家湿地公园。潘慧恩 摄
新丰县是闻名遐迩的东深供水工程水源新丰江的源头地区,鲁古河则是新丰江的重要源头之一,水质清澈,素有“供港水四成三来自新丰江,十分之一来自鲁古河”的说法。
鲁古河全长33.6 公里。沿河两岸奇花遍野,河面波光粼 粼,使得鲁古河景区形成了“高山、平湖、峡谷”的风景特色, 宛若新丰这片绿色海洋的一颗“明珠”。依托这一得天独厚 的资源,新丰于 2014 年向国家林业部申报建设鲁古河国家 湿地公园,并于同年得到批复同意开展试点建设。
近年来,通过封、管、造、育等综合措施,公园内的森林郁闭度平均达到 0.8 以上,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 92.74%。在试点建设推进过程中,鲁古河湿地公园规划秉承“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公园内设置宣教展示功能区,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爱护湿地、保护湿 地的意识,有利于促进新丰生态文化的提升和传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努力,鲁古河湿地公园于 2020 年成功获批国家湿地公园。
鲁古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只是新丰建设生态文明、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十年来,新丰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秀美新丰建设 ——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扩大县城烟花爆竹禁燃范围,大力实施秸秆禁烧、扬尘治理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常态化开展扬尘专项整治;
常态化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新丰江流域综合整治;
严格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风险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
深入开展“绿美南粤”行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循环工业体系……
砥砺奋进,硕果累累。新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天更蓝。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山更绿。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修复废弃矿山15个,整治民采废弃稀土矿区40个。
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深入开展“绿美南粤”行动,完成碳汇造林 1.6 万亩, 新增绿化美化乡村42个,森林覆盖率 从80.8%上升到81.15%,排名全省前列;“创森”总体规划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马头秀田、沙田下埔、遥田江下成为“国家森林乡村”。
水更清。全面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排污管网 103 公里,县城南区、西区、龙围片区截污管网基本覆盖,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5%;新丰江及其支流主要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
新丰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获得认可。2019年,新丰成功摘得全省首个“中国岭南避暑胜地”称号;2020年鲁古河湿地公园正式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华南区域唯一一个国家大气本底站落户新丰。
新丰县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新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开展后,新丰以最大力度厚植绿色本底,守护新丰人引以为傲的生态禀赋。推进大风门山段生态修复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大风门自然条件差、生态修复难度大等特点,新丰县创森办将大风门设立义务植树基地,并采用机械打穴、置换客土后放底肥的方式,义务造林27亩,先后种下2300多株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的“希望之树”,为新丰江源大地增绿。
“之前,老百姓提到阿婆髻林场大风门山段时,只见种树不见森林是最常听到的评价。”新丰县创森办工作人员介绍道。如今,走进大风门山段义务植树基地,一排排树苗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昔日窘境早已不复存在。
据悉,2019年,遥田镇江下村、沙田镇下埔村、马头镇秀田村被国家林草局授予“国家森林乡村”称号;2020年,黄磜镇被专家组评为省级森林小镇建设规划。2021年,新丰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作业面积2.2万亩,完成森林和新造林抚育1.72万亩,且以“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乡村”三级同创格局,建设1个森林小镇(黄磜镇)和5个国家森林乡村,完成1个红色乡村(马头镇板岭下村)和5个乡村绿化示范点建设(梅坑村、潭石村、秀坑村、秀田村、长陂村)。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棵棵昂然挺立的树苗,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铺开,是越来越好的生态基础。
伴随着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的铿锵脚步,新丰县在绿色廊道建设、城市改造提升、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方面亦走出了自己的节奏,先后打造了一江两岸、丰城大道、105国道等重点路段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国省干道和高速出入口形象。同时,在城区充分利用闲置地打造了碧水公园、金钥匙绿地、儿童公园等一批小公园、小绿地、小广场,形成一路一景、一点一特色,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见“绿”,多了一份舒心与惬意。
“近年来,新丰的城乡环境不断变好,面貌也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在县城后山公园散步的市民张女士自豪地表示。特别是经过改造提升的后山公园绿树成荫、风景宜人,曲径绕山而行,一步一景,深受大家喜爱。
自新丰“创森”工作开展以来,城市绿化提升所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更带来了城市美誉度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一座 “天蓝、地绿、水清、花香”为标识的山水田园城市,正成为新丰市民共享生态福利的“基本盘”。
碧水公园。丘先辉 摄
在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新丰县直面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环保欠账问题,于2021年11月下旬,全面启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县域“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围绕水域、路域、山林、农村、城镇、工况、景区等七大领域,以非常之举抓整治、以攻坚之势破难题,激发了活力,催生了蝶变。
截至2022春节前夕,新丰累计清理河道长度约140公里,清理各类垃圾约2200吨,进一步改善全县水域面貌,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提升全流域水环境质量,使“河长治、水长清”成为“河长制”落实成效的生动体现。
聚焦农村环境“垃圾清运难、污水治理难、村容提升难”等“硬骨头”,新丰县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痛点难点堵点,先后整治“六乱”问题8209处,整治撂荒耕地8807亩,整治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等农田耕作问题8236个……
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一个个告别了“脏乱差”的村庄美丽亮眼,百日见成效的整治目标初步实现。
此外,聚焦提升山林环境质量,厚植生态本底,销号各类涉山林环境案件62宗,发现问题27个,通过及时制止、整改,生态资源保护更加有力;聚焦提升城镇环境质量,持续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常态化开展垃圾收集点清洗、消杀工作,对卫生死角进行专项清理,启动城区垃圾收集桶点“微改造”,组织梅坑镇村级垃圾中转站验收;聚焦提升路域和景区环境质量,清理景区、高速出口沿线路肩、边坡、水沟8公里,清理杂草、建筑垃圾110立方米,修整边坡、土路肩2.2公里,粉刷边坡线4.8公里,增设沿线各项安全警示标志20块……
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新丰每一个脚步都铿锵有力。透过一年来新丰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中央环保督察交办23件案件全部按程序办结;七大领域环境问题整治全方位推进,超8500项安全隐患、环境问题及时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新丰江及其支流主要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
如今,清澈见底的河道、安全畅通的公路、成排成行的绿树、整洁有序的街道、笑靥如花的群众……走进新丰城乡,你会发现破败的旧颜不再,呈现在眼前更多的是一幅幅水清、街净、景美的绚丽画卷。
茶峒高山茶专业合作社的采茶姑娘。
在新丰县黄磜镇营盘村日渐富饶的高山山岭间,片片茶叶吸纳着日月星光,风语晨露。
来到其间,扑面而来的是,茶园特有的气息,弯弯曲曲的小路,条条茶垄,层层叠叠的茶园很是壮观。
2018年,在新丰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下,该县茶叶产业园获批为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位于黄磜镇茶峒村、营盘村、雪峒村,主导产业为高山茶。目前,园区种植茶叶约1万亩,产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3个,年产量约32.5万公斤,年产值约1.3亿元。
此外,园区的联农带农效果也很明显,许多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2021年,园区带动约1700户农户种植茶叶约2500亩,直接带动就业约2000人次,园区农民平均收入高于全县农民平均收入38.9%左右。
“从茶场开办开始就一直在这里采茶,已有十几年了。手脚快的话一天能挣150元到160元,手脚慢一点也能挣120元到130元。”一位采茶工人告诉记者。
“产业园建起来之后,带动效果很明显。”新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新创表示,“依托美丽的茶园和优良的茶叶品质,带旺了人气,促进了消费,增加了三产收入。”
栽下摇钱树,山成聚宝盆。新丰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6.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19%,森林覆盖率81.15%,活立木蓄积量1185万立方米,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云髻山下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余玉兔 摄。
近年来,新丰立足该县山多林广、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特点,积极探索“种植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林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药园子”打造,在县属司茅坪和雪山林场试点开展了南药种植;引进“重组竹”新科技,解决县内竹子存量的出路问题;引进八仙顶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并通过申报2个省级康养基地、1个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2家南粤森林人家,进一步提升全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其中,2个省级康养基地和1个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了省专业评审认定。
此外,2021年新增林下种植1850亩,全县林下种植面积已达到18万亩,林业产值达27.58亿元;“岭南红叶世界”在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在2021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上进行推介;樱花峪被评为广东省100个新兴旅游品牌地之一,并在省林业局官网展播。
高举生态文明大旗,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天蓝、水碧、城绿、景美,今日新丰,一座生态之城悄然崛起。在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26万多新丰人民矢志不渝、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