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绿美新丰生态建设
筑牢绿色防线 创新防控模式
来源:本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10 18:04:11   查看次数:-   字体: 默认   

    ——新丰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在新丰县,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新丰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切实履行辖区内松材线虫病防治检疫主体责任,守土有责,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防控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荣获“2024年先进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称号”和“广东省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优秀等次”。

  一、预防为主,源头把控

  目前,新丰县林业用地面积254.52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112.2万亩,是广东省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全县含松树的林地面积38.9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15.28%。

  为做好松材线虫病预防,我县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保证资金投入,2024年投入防控专项资金590万元,用于开展飞防喷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中心点测报工作、薇甘菊防治以及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项目。二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群众对松材线虫病危害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组织乡镇、林业经营单位、除治项目公司集中举办培训班3次,参与培训320人次,营造齐抓共管、联防联治的浓厚氛围。三是严格落实检疫工作,对进出我县的松木及其制品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病源传入。优化林分结构,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对于发病严重、比较集中的松林,采取“拔除一点保护一片”的方法,推动疫情小班改造,进而保护周边的松林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监测先行,精准定位

  在监测方面,我县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对松林进行实时监测。

  2024年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全面监测新丰县松材线虫病,设置固定标准地10个,全年每2个月调查一次固定标准地,检查是否有枯死树或枯黄濒死树,如有则取样,然后进行分离鉴定;在成虫出现时开始挂置天牛诱捕器,记录开始挂放与结束的日期(每年4月-11月);将采集到的松褐天牛成虫定期取样作为分离样品,检查是否有松材线虫。全年共开展监测任务5次,虫情踏查61次,挂设害虫诱捕器41个,实施监测面积38.89万亩,监测覆盖率达100%,为进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做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早发现、早防治,确保有虫不成灾,维护了全县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三、控制有力,成效显著

  一是将疫木清理项目分5个包组公司,对我县7个镇(街)松林面积38.89万亩(其中疫情小班2.1万亩)病枯死树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是高速、国道以及省道附近为重点清理区域。2024年度松林面积从38.89万亩压减到36.24万亩,确保不出现大面积连片病枯死树,不发生重大疫情。二是强化疫木处理监管,我县共4家疫木变性安全利用定点企业,2024年共处理疫木7378.79立方米。对木材加工厂、苗圃、木材及制品销售点等场所地点进行每季度检查一次,同时认真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深入开展“护松 2024”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93人次,检查企业(单位)49家,未发现违法行为。

  四、创新方法,亮点纷呈

  在防控工作中,注重创新方法的运用。一是引入无人机进行监测和防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2024年是第五次使用飞机喷药防治媒介松墨天牛,我县全年飞防面积2万亩,通过飞防喷杀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密度,降低天牛繁殖数量,阻止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二是精准完善防控数据库,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积极与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研究,不断推动防控工作的科技进步。四是打造松材线虫病改培综合治理示范点,在亚婆髻林场和丰城街道后山公园申报打造松材线虫病改培综合治理示范点,示范点类型为松材线虫病灾害控制改培示范点,涵盖面积6602.44亩,并且通过了验收,于2024年12月16日,进入广东省松材线虫病改培综合治理示范点第二批名单。

  新丰县在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监测先行、控制有力的原则,不断创新方法和技术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将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广东省林业局关于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持续努力,为保护绿水青山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