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 丰 县 统 计 局
2010 年3月6 日
2010 年3月6 日
2009
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的方针政策,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项工作,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促使全县经济加快了企暖回升的步伐,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测算,全县生产总值 24.93亿元,同比增长11.3 %。
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 10.4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8.46亿元,增长 13.0%。三次产业结构分别是24.3:41.8:33.9。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11个、5.32个和4.86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种植业增长6.6%;林业增长6.6%;畜牧业增长3.3%;渔业增长25.3%。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8.53万亩,比上年增长3.23%,粮食产量 5.34万吨,增长2.88%。
年末全县有林地面积14.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7%,活立木总蓄积量790.56万立方米。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3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农村用电量1980万千瓦时,增长13.3%;化肥施用量(折纯)4363吨,增长7.1%。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如下
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粮食
|
吨
|
53427
|
2.7
|
#
稻谷
|
|
43240
|
1.2
|
蔬菜
|
吨
|
159217
|
12.1
|
甘蔗
|
吨
|
3502
|
20.0
|
花生
|
吨
|
3379
|
5.4
|
茶叶
|
吨
|
58
|
114.8
|
大豆
|
吨
|
1988
|
8.6
|
油料
|
吨
|
3512
|
1.7
|
水果
|
吨
|
27942
|
5.2
|
水产品
|
吨
|
3290
|
16.3
|
肉类
|
吨
|
7677
|
-1.1
|
#
猪肉
|
|
5584
|
-0.5
|
猪肉出栏量
|
头
|
77173
|
0.8
|
猪年末存栏量
|
头
|
70612
|
4.8
|
牛年末存栏
量
|
头
|
18559
|
6.9
|
出售和自宰家禽总数
|
万只
|
135.2
|
2.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08
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工业增加值对全年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36.7%,拉动经济增长4.1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7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排全市前列。
全年
工业
产品销售率99.3%;
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
利润
总额分为21.91亿元、3.4亿元、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5%、11.5%。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24343
|
-29.6
|
水泥
|
万吨
|
76.6
|
18.2
|
铁矿石原矿量
|
万吨
|
69.9
|
23.9
|
啤酒
|
千升
|
46779
|
-20.9
|
金属耐磨铸件
|
吨
|
5805
|
-4.1
|
服装
|
万件
|
600.32
|
-9.8
|
日用陶瓷
|
万件
|
273.66
|
0.2
|
化学品原药
|
吨
|
367.24
|
100
|
人造板
|
立方米
|
33400
|
100
|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年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额分别增长80.7%和105.1
%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抓好县领导挂点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落实,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云峰输变电站、一中新校区、超顺金属制品、见微化工、
丰江源度假村、云天海度假村
等重点项目已经建成;中华制漆、广兴牧业、
誉桦中纤板
等项目工程进展明显
。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2亿元,增长18.7%。其中:基建投资6.26亿元,增长9.9%;更新改造投资1.21亿元,增长68.4%;房地产开发投资0.59亿元,下降17.3%;其他投资0.53亿元,增长15.3%;农村投资完成额3.93亿元,增长3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发展平稳。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28517辆(包括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和其他机动车),比上年增长15.1%。
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一年来,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479万元。
改建的省道S244线新丰县穿城北段总长2.45公里,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完成县道大修、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共84.69公里,完成乌石桥等11座危桥改造,共完成投资3734.2万元;修复县道X850线等4条水毁公路,完成投资344.8万元,确保了公路畅通。
交
通管理扎实到位,安全态势保持平稳。全年征收路桥通行费1207万元,完成货物运输量106万吨,货物周转量11660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03.6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366.71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通讯质量继续提高。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35万户,小灵通0.66万户,互联网用户0.9万户。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效带动第三产业持续增长
。围绕打造“广东省旅游大县”目标,着力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云天海、丰江源等温泉渡假村已在年内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樱花节”、“枫叶节”等旅游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了
“云髻山·新丰江之源”生态旅游品牌
。
2009
年,全县有三星级酒店3家;客房948间;床位2046个;
接待游客4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36.7%。
六、贸易、外经
抓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的落实,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市场供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5
亿元,增长17.8%。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8.55亿元,增长16.2%;住宿餐饮零售额为0.96亿元,增长34.3%。
一年来,全县引进外商投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4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29万美元;引进内联项目73个,合同利用资金3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79亿元,其中环保涂料产业成为最大亮点,仅今年就引进了嘉乐士化工、乔本化工、三盈树脂等70家珠三角涂料企业,
极大地拉动我县投资的增长。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67亿元,增长19.5%;各项贷款余额7.01亿元,增长5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6亿元,增长15.6%。
全年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165.86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2.86万元,增长29.7%;人寿险保费收入5393万元,增长19.8%。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613.66万元,增长1.3倍。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284.66万元,增长52.5%;人身险支付赔款1329万元,增长66.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良好,普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2009年我县开展以“弘扬中华文明,倡导中华美德”、“感恩教育”“守法”等各类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教育事业有所创新。
年末全县有普通学校138间,招生人数11141人,毕业生人数11028人;在校学生人数39485人。在校人数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5855人,其中高级中学在校学生3755人;小学在校学生18354人,在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的儿童5215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61人。中等职业学校1 间,职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数8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3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学生毕业率97.19 %;职业教育学生推荐就业率100 %。现有普通学校的专任教师2370人。普通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普通高考生考入国内普通高等院校1027人,同比增长12%,其中本科456人,同比增长52%。
全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比上年增长%
|
职业中学 1 813 22
普通中 11 15855 4
#
高中 1 3755 10
初中 10 12100 3
小 学 109 18354 -10
幼儿 17 5215 9
成人教育(电大)1 578 11
|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积极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繁荣。春节期间举办了“游园活动”、“卡拉OK大家唱”、“山歌演唱会”、“春节舞会”等形式多样的应节活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县枫叶节等节日期间开展了各种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的文化生活。县文化部门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挖掘发扬民间艺术,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我县选送参加韶关市作品创作参评大赛中,其中小戏《探娘家》获得一等奖,小戏《狗叫三声》、小品《子华探亲》获得三等奖。
9
月初,
我县选送的原创作品《洋房与狗窝》、《奇樱情歌》在参加韶关市第三届小戏小品(音乐、舞蹈)大赛中脱颖而出,小戏小品两项获“金奖”。
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全县现有文化馆(站)8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6.3万册,借阅人数3.1万人次,借阅册数3.3万册次。电影机构1个,全年放映电影385场次,电影观众6.1万人次,放映收入20万元。全县现有电视转播台1个,地面卫星接收站158座,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
卫生事业向前发展,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院2所,镇级卫生院1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46张,其中医院290张,卫生院13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8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8人,注册护士224人。县级医疗设施逐年改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得到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95.2%;2009年投入农村改水资金842.0万元,受益人口达19.12万人,累计受益率100%,其中自来水普及率86.1%;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85.1%和84.4%。全年无偿献血615人次,共献血122900ml。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广东省“中国电信天翼杯”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中,我县运动员冯艳劲获得77+公斤级抓举第二名、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2009年我县运动员参加韶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中取得53.08枚金牌、33枚银牌、30枚铜牌,居全市金牌总数第三名、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十、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25.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9万人
;
农业人口19.04万人。年末户籍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占51.7%,女性占48.3%。全年出生人口3092人(计生口径),出生率为12.1
‰
;死亡人口为1369人,死亡率为5.36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4
‰。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20.71万人,比上年
增长0.1%。
全县土地面积20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78万亩,园地7.79万亩,林地249.0万亩。
环境质量逐步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城市区域噪声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国家Ⅱ类水标准。城市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2009年,共投入各类环境保护资金2600.4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0起,比上年下降31.0%;死亡14人,受伤18人。其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0起,发生火灾事故0起,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0起,死亡14人,下降7%,受伤18人,下降28%,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
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
安全事故
死亡率为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9
年,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549万元,增长11.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6亿元,增长15.6%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650元,同比增长11.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为各种优抚对象办理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合作医疗保险,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果。
2009
年
全县参加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为
19704
人、
8575
人、
9830
人、
4737
人和
15307
人,同比分别增长
5.9%
、
5.1%
、
5.1%
、
5.3%
和
1.06%
;扎实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参保,
2009
年参保率达
96.4%
,完成市下达的城镇居民医疗参保任务。
全县低保和
“
五保
”
对象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年末全县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0所(敬老院9所,社会福利院1 所),收养人数105人。全县由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供养的五保户人数1085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4979户,人数10865人,其中城镇居民享受人数908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769.6万元,增长4.3%。全年发放救灾救济资金41.6万元,救济物资折款25万元,累计救济1.6万人次。筹集慈善基金39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
、农业方面
的
数据已按农普数衔接。
3
、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
、规模以上工业含义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其他所有制工业。